10月28日消息,盡管中國經濟增長在第三季度出現微弱的減速跡象,但中國政府仍然認為,價格壓力是中國經濟宏觀調控近期面臨的一個主要課題。
據海外媒體報道,星期三結束的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穩定消費品價格和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是中國政府今后幾個月面臨的主要經濟任務。
會議說,盡管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的發展勢頭進一步鞏固,但由于中長期深層次矛盾和短期問題交織在一起,以及外部挑戰明顯增加,因此宏觀調控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
國務院常務工作會議誓言采取更多措施穩定市場價格。在消費品方面,中國政府計劃加強市場監督,嚴懲處囤積居奇、串通漲價等行為。
國務院還要求各地政府部門落實各項調控舉措,遏制部分城市房價上漲過快,抑制投機需求。
中國國家統計局上星期公布,今年9月,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6%,連續第三個月突破北京設定的3%通脹目標。其中食品價格通脹幅度高達8%,成為CPI的主要推手。
蓋保德:通脹壓力超出可接受水平
大西洋理事會高級研究員、中國經濟問題專家蓋保德(AlbertKeidel)說,如果把投資產品價格也計算在內,使用GDP平減指數(GDPDeflator)來觀測中國通脹水平的話,現在的通脹壓力已經超出了中國政府可以接受的水平。
他說:“最新公布的CPI數字并不那么讓人擔心,9月同比漲幅百分之3點幾,從第三季度和今年前三個季度來看,更溫和一些。但如果從政府沒有公布的平減指數來看的話,就可以顯示出令人憂慮的通脹水平。”
央行也發出警告
就在中國國務院呼吁穩定物價的同時,中國央行也針對近期物價上漲壓力發出警告。
中國人民銀行星期三發布的分析報告指出,在國際方面,主要經濟體計劃實施更多的量化寬松政策,勢必在近期引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升,從而增加中國國內的通脹壓力。
此外,盡管今年以來央行已經有數次貨幣緊縮措施出臺,但總體來看,中國目前的信貸環境仍然較為寬松。去年9月到今年5月,狹義貨幣供應(M1)已經連續9個月接近或超過30%。
央行加息抑制資產價格
不久前,中國央行宣布了近三年來的首次加息舉措。很多分析人士認為,此舉是央行扼制信貸增長過快、收回過多流動性的最新措施。
麥格里集團(MacquarieGroup)旗下的麥格里資本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經濟研究部主管許保羅(PaulCavey)指出,從利率調升的結構來看,央行借助加息直接抑制資產價格的意圖更為明顯。
他說:“我認為,加息和控制借貸沒有什么關系。中國不需要借助利率來調控信貸規模。這完全是針對資產泡沫風險而作出的舉動。這就是為什么一年期存款利率只上調了25個基點,而長期利率提升了60個基點。”
中國央行在星期三發表的分析報告中指出,2011年,中國糧食價格存在較大的上漲壓力。此外,收入分配改革以及資源價格改革也將成為物價的額外推動因素。
報告說,雖然中國經濟正在趨穩,但價格壓力不容忽視。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門窗幕墻英才網》